今年以来,市委办认真践行争当“五个模范”要求,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服务丹阳发展大局,开拓创新、扎实奋斗,矢志争当作风革命的“示范者”、效能革命的“践行者”,全力建设“让市委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
一、争当“五个模范”,学思践悟促落实
争当五个模范需要把政治忠诚摆在首位。我们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其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力求入心入脑、学用结合,始终争当知行合一的表率。一是专题专心学。及时调整市委办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组织开展“作风效能”主题党日活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能力建设重要论述,专题学习《丹阳市机关作风效能建设问效奖惩办法(试行)》,组织党员干部谈心得、谈体会、谈做法,不断推动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精准有效落实。二是坚信坚定悟。对照市委王书记提出的争当“五个模范”要求,各党小组围绕自身建设开展“四让一做”(让书记放心、让领导信任、让部门尊重、让群众满意,做新时代模范党办人)专题组织生活会,通过自我剖析、自我加压,自查自纠、补齐短板,转作风、增效能成为党办一致共识。三是对标对表行。把为基层减负与抓作风、提效能有机结合,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的统筹协调下,制定基层减负24条举措,明确各牵头单位减负职责,完善村(社区)依法履职事项,设立基层减负热线,条条举措聚焦基层一线,上下联动形成减负合力,真正做到让基层干部减负增效、轻装奋进。
二、争当“五个模范”,为民服务有作为
争当五个模范就是要切实解民忧、纾民困。我们充分发挥市委办落实工作“最前沿”、服务群众“最近点”优势,持续解痛点、破难点、疏堵点,坚持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始终争当为民服务的表率。一是守为民之心。认真贯彻落实党委决策部署,聚焦“镇村建设突破战”,将农房改善作为今年重点改革项目,深入全市各镇区、苏南和浙江先进地区调研学习,牵头有关部门起草《丹阳市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专项行动方案》《丹阳市农村集中建房用地规划指导意见》等文件,从制度层面完善体制机制。目前,高新区、丹北镇、界牌镇3个试点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谋为民之策。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开展“富民强村”帮扶行动,选派办公室年轻党员干部到基层一线担任“第一书记”,盘活村中闲置土地,主动协调农业农村局、城管局等单位,给予资金、物质、技术等支持,打造“小商品市场”项目。目前,该项目将于11月初建成试运行,建成后不仅能统一管理集镇流动摊贩,更能在夜间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空间,实现了治理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三是务为民之举。充分发挥督查利剑作用,加强与“12345”热线联动配合,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先后对全市精神疾病患者摸排、突出环境问题整治、问题楼盘整改等开展专项督查。同时,用心用情做好“市委书记信箱”来信办理工作,一批群众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受到群众交口称赞。
三、争当“五个模范”,作风建设带好头
争当五个模范着重体现在保持极端负责工作态度,我们时刻坚持精益求精的工作追求,磨砺担当作为的精神品质,形成朴实精准的良好文风,始终争当作风优良的表率。一是调查研究注重实效,致力察实情、出成果。严格执行“四不两直”要求,杜绝层层陪同,聚焦问题,深入一线。先后谋划市委主要领导镇区、部门专题调研、座谈会方案10余个,通过现场调研、专题听取、组织座谈等方式,为市委主要领导了解真实情况、推动问题解决提供保障。同时,围绕县域新型智库建设、镇村建设突破战、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发展、台海局势升级对我市产业发展的影响等课题,深入一线开展专项调研,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16篇,累计10篇被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二是办文办会注重简化,致力降数量、提质量。持续整治文山会海,严格执行文件和会议清单管理制度,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精简文件和会议的实施办法》,重点精简类文件、重点精简类会议同比均有显著下降。同时,梳理统计全市各单位自办简报,从源头强化要求,统一规范管理。三是自身建设注重实绩,致力强自律、有作为。坚持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2023年市委办公室工作目标考核办法》,设定共性和个性两类指标,增强考核的科学性、精准性,通过考核办法的实施,进一步在市委办内部树立鲜明的实干实绩导向。制定《市委办“家文化”建设方案》,定期组织领导班子上党课,“科长讲坛”谈心得、分管领导谈心谈话,始终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维护党办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