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品质城市建设和民生实事的深入推进,学校医院迁建、城乡道路提升、城镇污水管网建设等我市一大批惠民利民的重大民生项目相继开建,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财政资金支撑是关键。为此,财政局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保就业、稳民生,一边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切实保障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一边坚持为政府投资工程当好“前哨兵”,凝聚党员先锋力量,通过高效评审、精准服务,确保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为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民生工程和重点项目保驾护航。
一是整合资源,把先锋堡垒建到项目上。挥动党建指挥棒。定期召开书记项目推进会、月例会,为项目构建信息交互、问题共研的工作运行机制。加强与项目建设单位的党建互动、业务联动,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评审高质量发展优势。突出党员主心骨。根据评审攻坚任务,采用“1+N”工作法,以党员擎旗、团队作战方式推进改革破冰、评审提质增效。将发展党员与评审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引导2名评审骨干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夯实队伍基本功。运用“三会一课”、“五事联动”主题党日、“青年论坛”、“服务‘益’瞬间”摄影展等平台,推动党员干部“强筋壮骨”;开设“评审小讲堂”,通过“自己讲”“请进来”方式,分享评审经验促进步;设置“跟班学习岗”,结成2对师徒搭档教学相长,激活评审人才智慧源泉。
二是精耕细作,把先锋服务送到工地上。服务有“温度”。
三是四则运算,把先锋活力注入创新中。健全制度做“加法”。 党员业务骨干带头制定《丹阳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建设资金支付暂行办法》等政策,镇江范围内首个学校类建设项目的支出预算指标等政策,不断完善评审制度工具包。技术革命做“减法”。依托“互联网+”,搭建“标准实用、资源共享、操作方便、安全高效”的评审业务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评审业务网上报、网上办,让群众少跑腿;引入无人机测绘技术,评审效率和精准度得到有效提升。共建共审做“乘法”。坚持“练好内功”和“借智借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协审中介机构党员主动亮身份、做表率;建立首届“丹阳市投资评审行业专家库 ”,确保评审结果公信力。廉洁自律做“除法”。 全面落实“一岗双责”,通过警示教育、廉政谈话等多种方式,牢牢守住廉洁“生命线”,擦亮“阳光评审”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