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党员职工群众在教育培训难组织、技能提升难覆盖、精准帮扶难投入等方面存在的现实困难和问题,总工会党组以推进职工服务阵地体系建设为牵引,打造以工人文化宫为主体,一批劳动实践基地和爱心驿站为平台的“一体两翼”先锋阵地,推动思想教育、培训就业、素质提升、练兵比武、帮扶援助等10余类服务功能融入阵地,把红色服务体系建成提升党员群众素质的“课堂”、培养人才的“摇篮”、陶冶情操的“乐园”。
一是突出建管用育并重,打造“学校和乐园”“主阵地”。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建有标准、管有机制、用有实效、育有特色”目标,精心打造工人文化宫,拓展工会服务大局、服务党员职工群众空间,打通他们与文化服务体系末端的“最后一公里”。在全市重点企业分类分批创打造5个劳动实践基地,配合组织部门开展党性教育,在淬炼工会干部中增设“劳动课”,强化劳动教育,弘扬传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从劳动中锤炼党性和作风,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开设木工、爵士舞、陶笛、羽毛球等23门成人逐梦班课程,参加人数达300余人次,为全市职工群众提供学习培训、休闲娱乐、疏导减压的平台,丰富了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广大群众对文化建设的参与度与认可度。按照“七个一”标准,在全市重要商圈打造50个爱心驿站,为党员职工群众提供学习歇脚吃饭休息药品等多项暖心服务。通过全方位打造,形成一核多点、上下联动、到边到底的阵地服务矩阵,织密党员职工群众“连心网”,消除工会服务“空白点”,夯实党建带工建的工作基础。
二是聚焦培根铸魂育人,夯实赋能成长成才“磁力场”。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思政“双进”系列宣讲活动40余场,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机关、进企业、进车间。采取你“点”我“送”培训模式,推动办公软件使用、短视频制作、班组长管理、安全生产等专业课程进机关、进一线、进班组35场次,助力职工技能提升。实施“求学圆梦”职工学历提升行动,助推产业工人队伍学历能力“双提升”,在8大行业工会中开展职工技能大赛6场,以赛促学、以赛带训,发掘培育储备一批高技能人才队伍。深入开展送书屋、送演出等文化活动和寓教于乐的职工体育活动10场,让传统文化走进职工生活,增强文化自信。打造“公益乐学”“职工周末课堂”等普惠品牌,开设青团制作、亲子陶艺、科普、手机摄影等室内外课堂12期,300余名职工及其家庭成员享受免费普惠服务,让职工在空余时间除放松身心外,进一步提升职工综合素质,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为培育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素质劳动者队伍打下基础。
三是深化便捷高效服务,激发团结奋进实干“新活力”。通过“党员+爱心单位+公益组织”的方式,组建7支“有思想、有情怀、有热情、有温度”的红色志愿者队伍,深入挖掘党员职工群众需求,收集诉求和建议,切实掌握服务对象急需急盼。在满足户外劳动者基本需求外,不断延展户外劳动者关爱服务范围和内容,项目化实施关爱活动,每季度举办关爱户外劳动者专场活动。依托50家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推广“爱心接龙+”项目,发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认领职工“微心愿”15个。定期开展公益服务日活动,惠及200余名新业态劳动者。开展“三联三优”主题活动,围绕就业创业、医疗保障、子女助学、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兜底保障等六个方面,与企业、劳模、困难职工共同研究制定解困脱困措施,推动工会联系基层、服务职工常态化长效化,通过暖心高效服务,持续激发党员职工群众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