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丹阳市财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为民理财”主责主业,深入打造“红色领航 一线服务”党建品牌,以财政人要始终“走在前、作表率、争一流”的决心,为政府管好“钱袋子”,打好“铁算盘”,做好“良参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3年来,丹阳市财政局共获得“全省法治财政标准化管理优秀单位”、丹阳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一等奖”“优质效能服务单位”“十佳模范机关”“先进党组织”等省市级荣誉41项。
树立一流政治标准,把牢机关建设“方向盘”。牢牢把握财政部门政治机关属性,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政治对标铸忠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以更高的格局、更宽的视野、更强的责任感来谋划推动财政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丹阳市财政局党组连续多年被评为丹阳市“严实和谐好班子”,2023年“敢担当”攻坚事项被评为年度优秀项目。思想对标强党性。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建立一日一学、一月一会、一季一讲学习机制,搭建“财政大讲堂”“我讲微党课”“青年论坛”等学习载体,开展看红色场馆、诵红色经典、赛党的知识、“服务‘益’瞬间”摄影比赛等丰富活动,不断增强党员干部信仰信念。在首届江苏“学习达人”挑战赛总决赛、丹阳市党的二十大知识竞赛决赛等活动中均取得优异名次。行动对标强落实。着眼丹阳发展大局,围绕“智造名城、运河明珠”发展目标,既统筹兼顾处理好发展和安全、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等方面的关系,全力保障城市更新、乡村振兴、“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又抓住重点、推动产业发展,精准打好财政政策工具“组合拳,大力支持全市产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支持科技推广应用和科技人才培养,为丹阳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增效。
锤炼一流工作作风,营造风清气正“好生态”。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政治标尺,厚植“清廉财政”底色。树立尚廉鲜明导向。严格落实局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组书记“第一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不断强化政治担当,层层传导压力。制定年度主体责任清单,健全局领导基层党建联系点、基层财政分局(所)责任点工作制度,坚持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确保管党治党责任压紧压实。营造崇廉浓厚氛围。常态化开展“党组书记上党课”“纪检组长点题谈”“以案为鉴筑防线”等廉政教育活动;紧抓“岗前、任前、节前”重要时机,前移监督关口,开展集体廉政谈话6次200余人次;集中观看专题警示教育片《国企反腐进行时》《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将通报案例转化为教育资源,用身边人身边事敲响“警示钟”;开展“翰墨丹青润初心”廉政书画展,打造党员政治生活室“廉政文化墙”,推进廉洁文化建设。构建促廉监督体系。全面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打造“预算有安排、使用有监管、结果有评价、考核有奖惩”的资金管理“闭环”。大力构建“1+6+N”内控制度体系,全面梳理、评估各类风险点227个,着力强化对财政核心业务、财政管理权力的监督。扎实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做深做实财政重点绩效评价,确保财经纪律规范执行。
培养一流素质本领,铸就干事创业“强引擎”。坚持教育和激励相结合,全力营造敢闯敢干、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教育培训提能力。坚持财政工作重心在哪里,干部教育培训就跟进到哪里,每年举办1期“业务骨干能力提升班”“青年干部能力提升班”,特色开展“专题研讨班”“分享交流会”“演讲比赛”“业务比武”“文艺汇演”等丰富活动,先后开展各类培训40余场,有力提升新形势下财政干部综合能力。工作练兵添动力。实施“墩苗计划”“壮苗计划”,以交流轮岗、上挂下派、实践锻炼等方式,全方位锻造财政干部硬核本领。近两年,选派近30名干部参加驻村帮扶、巡视巡察、红色代办等实践锻炼,3人被评为丹阳市优秀借调巡察干部,3人次被评为“红色代办先锋”。成立党员先锋队,常态化开展关爱帮扶、义务献血、“99”公益日捐款等党员志愿活动,被评为“丹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学雷锋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考评结合拉标杆。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结合“书记项目”“作风效能服务品牌”等创建工作,推行支部、科室和个人考评互联、结果互用,有力推进党务业务服务“三务融合”。近两年,先后表彰奖励4个先进党支部、14个先进科室,26名优秀党员。
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交出党业融合“新答卷”。始终以“让群众满意”作为财政工作的落脚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发展财政。把抓实财政收入工作作为头等大事、首要任务,紧紧围绕丹阳市财政收入在全省争先进位的目标,动员全局上下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以“党旗领航‘综合治税’先锋行动”为抓手,及时分析研判税源状况,更大力度盘活存量资产,持续做大财政“蛋糕”。今年1-6月,丹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42.56亿元,同比增长3.2%,顺利实现“双过半”。打造民生财政。坚决推动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优化支出结构,腾出更多财力用于保障民生、促进发展。组成“服务乡村振兴专班”“服务企业专班”等7个红色专班,深入企业一线、项目现场、田间地头送政策、解难题。认真落实减税降费、助企纾困系列政策,相继推出“小微贷”“苏科贷”“农担贷”“富民创业贷”等政银合作金融产品,切实增强企业发展的底气。民生支出占比连续多年保持在80%左右,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了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弱有所扶。打造效能财政。全面完成预算管理一体化、财政票据电子化、乡镇集中支付电子化等一系列改革,大力推进“苏采云”“丹阳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数字化交易云平台”等系统上线,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跑出了财政服务新时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