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丹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聚焦市委市政府百项重点工作、“敢丹当”攻坚事项,结合 “4+3+1”产业布局,强化“红色引擎”驱动,通过班子成员调研走访、成立“重点服务办”、组建“战地服务队”、选派“红色代办员”等举措,切实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确保自然资源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加持赋能”。
坚持机制围着项目转,建强报批提速“红引擎”。发挥“书记把舵、党组领航、党员带头”作用,按照“党员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服务群众好”的标准,成立重点项目综合服务办公室,挂图作战,实行“梳理—交办—跟踪—销号”闭环管理工作机制,对用地报批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推动项目保障提速提质提效。今年丹阳市205个重点产业类项目中,有新增用地需求且符合报批条件的项目有35个(面积1326.34亩),其中,省级重点2个,镇江市级重点17个,丹阳市级重点16个。局党组起草制定了《关于全面开展“交地即发证”工作的通知》《关于建立重大项目用地要素保障定期会商调度机制的通知》和《服务产业强市“一号战略”加速推进重点产业类项目报批工地工作方案》等文件,聚焦用地报批手续中的“堵点”“难点”问题,提请市政府出台《关于开展重点产业类项目组卷报批并联模拟审批的工作方案(暂行)》,压缩征地预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土地征收报批等工作时限,细化各镇(区)以及相关部门工作职责,为审批效能提优提供政策保障。
坚持力量向着一线沉,打通先锋服务“全链条”。坚持“人往基层走、难题一线办”,持续开展“难点问题书记一线办——破解项目用地保障难题”活动,围绕产业项目用地报批、闲置资产盘活利用、农业农村振兴发展等,局党组书记带队先后到司徒、丹北、界牌和开发区调研解难题,示范带动全系统党支部书记全面下沉一线保障镇(区)项目用地,让党旗在项目一线高高飘扬。组建以分管领导为组长、主要业务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规划用地服务队”,负责统筹、协调、推进重点项目服务保障工作,引领党员骨干集中力量开展重点项目用地攻坚。聚焦项目落地全周期,采取党员自荐、党支部推荐等方式,优选11名“红色代办员”,“点对点”“全链条”服务保障项目建设,推动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今年以来,已召开重点项目用地保障推进会8次、具体项目协调会2次,组卷上报22个批次,保障重点产业类项目32个,其中,省级1个、镇江市级15个、丹阳市级16个,保障率达91.43%。
坚持作风盯着效能改,持续优化营商“软环境”。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聚焦自然资源领域最新出台的政策法规、重点业务工作等相关知识,定期开展“书香自然”“青听”“业务大讲堂”等活动,适时举办专题培训班,线上推送相关法规、政策解读等,不断提高干部业务能力和整体素养。持续推进自然资源系统作风效能建设,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党员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在助力全市重点产业项目供地提速的基础上严格执行依法依规用地政策,严格遵守用地程序。深入开展“耕地保护进万村”等主题宣传活动,“自然先锋”走访172个村(社区),发放各类宣传册3209份、《耕地保护知识100问》364本,张贴海报等188处,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度,提升群众监督实效。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在服务窗口设立“工作反馈意见箱”,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社会监督保障。
高质量党建是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和保障。实践中,只有以强烈的政治担当,把准提高党建质量的结合点着力点,在推动工作落实上下真功、见实效,才能把“先锋自然”锻造成为新时代机关党建的一个标杆。丹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继续以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深化党建与业务工作同向聚合、同步向前,充分认识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超前谋划、优质服务、主动作为,高效做好重大项目用地报批工作,让每一名党员立足“优空间、护资源、促发展”,争做履职尽责、融入大局、敬业奉献、优质服务的先锋,更好担负起新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