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党和政府要始终关心各族少年儿童,努力地为他们学习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近年来,未成年人暴力案件、性侵案件、校园欺凌案件持续爆发,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丹阳市人民检察院践行最高检“一号检察建议”,结合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特点,积极探索“党建+未检”模式,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打造“小月姐姐”未检工作品牌,着力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建强先锋团队,提升专业服务力。院党组立足“四大检察”职能,以未成年人检察科室为主体,整合各业务条线党员干警,组建“检察长+4名核心成员+N名党员骨干”的“小月姐姐”服务团队行动党支部。其中,4名“核心成员”由女检察官组成,“N”名党员骨干由公开招募的心理医生、机关干部、律师、工商人员等社会各界志愿者共同参与。“小月姐姐”服务团队秉承“‘未’爱守护、‘月’来越好”的理念,业务涵盖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领域,集办案、普法、救助、帮教、宣传等多个维度,着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相关做法被《长安评论》宣传推介,未检办案团队被评为镇江市优秀专业化办案团队,组织开展的《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被评为全省青少年“法治公开课”省级示范课,1篇检察关注函被评为全省优秀检察关注函。
推行红领服务,提升精准保障力。强化入口保护服务,依托询问中心、谈心谈话室、心理疏导室等,组织党员干警实施“一站式”接待服务;率先建立侵害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制度,创新承建涉性侵违法犯罪人员数据库,推行从业限制机制,实时对青少年密切接触行业人员进行监管。推行周边延伸服务,围绕校园及周边食品、道路、学区房、旅馆安全等主题,由“党员检察官+公益诉讼观察员”牵头开展专项监督活动,发现问题30余个,推动专项整治5次。实行多元救助服务,与控申、刑检部门骨干组成“党建攻坚小组”,建立信息快速通报、内部线索移送机制,及时向未成年涉罪人及被害人提供法律援助;联合民政、教育、慈善总会为因案致贫、返贫的案件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31.1万元,提供身心康复、复学就业、医疗资助等综合救助服务。
拓展党建共建,提升社会支撑力。实施检校家共建工程,选派36名党员检察官担任99所中小学(幼儿园)法治副校长,成立“小月姐姐”法治宣讲团,开展法治夏令营、检察开放日、模拟法庭等体验式普法活动35场,惠及师生、家长10.2万余人。实施互通互助工程,与公安局、教育局等9家单位进行支部共建,通过“理论联学、党日联过、活动联办”等形式,打造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综合服务平台,成功办理3起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小月姐姐”普法课堂覆盖7个镇区。实施暖阳帮扶工程,建立“检察机关指导+社工具体帮教+家长配合监管”的矫正模式和“检察官+党员干部+志愿者”三位一体的帮教模式,为26名涉罪未成年人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帮助6人顺利复学、20人顺利就业重返社会,深化联合矫正效果。